表哥回家
——一个念经人的困局
马小波
表哥回家了。
表哥比我长一岁享道出行困局,初中刚毕业就去了清真寺念经享道出行困局,到如今求学十几年,辗转过临夏大部分清真寺,品行好,肯吃苦,经读得不错。可是今年夏天,表哥回来了,从清真寺回到了家里。
表哥家弟兄三人,大哥和三弟在初中毕业后也相继外出打工,如今也在社会上漂泊了好几年。不同于当时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去清真寺念经的想法,我三舅并不是因为孩子辍学了怕孩子学坏才把表哥送去清真寺的。表哥上学时成绩很好,是大家眼中品学兼优的那一类孩子。三舅常说自己年轻时“没念下经”,到孩子这一辈,不能没一个念经人。表哥最聪明,学习好,品行正,于是自然的成为“念经人”的最佳人选。
清真寺念经清贫且辛苦,晨诵暮读,五功不辍,寒来暑往,日日如此。清真寺的阿訇教经普遍严格,“打到手上,记到心上”,直接而有效。阿訇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论,大多数阿訇奉行“严师出高徒”的原则,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清真寺念经要求严苛。求学不易,所以坚持显得难能可贵,表哥有毅力,坚持了十几年。可是今年夏天,却突然回来了。
一次闲聊,表哥问我有没有什么他可以读的书推荐给他。什么书适合表哥读享道出行困局?我脑海里迅速闪出来四个字——初中毕业。我没有所谓学历上的优越感,只是实际的想到什么书是适合初中毕业这个文化程度的人读的呢?那次闲聊是表哥来兰州某清真寺做交流学习的时候,和在兰州读大学的我小聚时发生的。表哥说他们的交流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演讲。他说因为文化程度的制约,有很多想表达的内容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而很多别人精彩的观点其实他也都想到了但就是说不出来,最后以羡慕我可以读到大学做了谈话的结尾。
我听完心里很复杂。
表哥不知道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为自己在信仰知识方面的浅薄而感到惶恐。
表哥初中毕业去了清真寺念经,而清真寺的教育则主要以信仰知识为主,对于我们所普遍认为的文化程度方面的教育则很欠缺,所以当他在信仰知识方面达到一定高度时,文化程度的欠缺成了他提升自己的一大制约,而这是大多数传统满拉都会面临的问题。
我从小学读到大学,作为一名穆斯林,学习信仰知识的时间似乎只有每年的寒暑假,而这个时间又很有限,于是不可避免的在信仰知识方面显得匮乏。而我这种每年寒暑假都去清真寺学习的又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一到高中就不去清真寺了,甚至同龄人中礼拜祷文不会念的也大有人在。
似乎,文化知识学习和信仰知识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鱼与熊掌”的事。
我想,这也是我们穆斯林圈子里“学者”不多的原因之一吧。可悲的是,就在一年前我去某乡村清真寺做礼拜时还听到清真寺掌学阿訇鼓吹读书无用论。而正常上学的孩子们的寒暑假越来越多的被各种补课学习班所占据,仅剩的信仰知识学习的时间被占去。于是在这种“鱼与熊掌”里,我们的信仰教育似乎面临着困局。
表哥的回家在我看来是另一个困局。
表哥为什么回家,我大概能猜得出来。表哥在清真寺求学时,生活费一部分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另一部分则来自大哥和三弟的支持。这是在表哥成家之前,食宿费仰赖于清真寺者玛提群众的支持得以减免,花费主要是零花钱,所以数目不是很多。在大家这样无私的帮助下,表哥得以安心的求学。可表哥成家以后,这样的资助远不能解决表哥所需,且明显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如何谋生成为表哥急需面对的问题。
相较于最终“学成”成为阿訇的人数,学了十几年依旧是“满拉”的人占念经人的大多数。十几年的光阴花费在清真寺学习信仰知识,就世俗生活方面没有所谓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如何谋生是个问题。而学习了十几年的信仰知识,除去举意虔诚愿为主道奋斗终身且无需担心衣食的那一部分满拉,对大多数满拉来说就世俗方面的回报来讲于他们的付出是不相称的。在“念经”的圈子里没有一个上升的渠道,世俗方面又无法凭借所学谋得衣食,所以越来越多的满拉放弃求学似乎是大势所趋,而这又是我们信仰教育方面的又一个困局。
去年的秋季表哥去了青海“挖虫草”,活虽然辛苦,但相对来说报酬多一点。作为家族里的少数几个“念经人”,表哥受到大家一致的尊敬,只是在世俗生活方面,表哥的日子拮据而清贫。
我在大学毕业后顺利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报酬说不上丰厚,起码的体面生活能够维持。但在,信仰知识方面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去学习。
前几天打车回家的时候,司机是一位熟人。他是我启蒙阿訇的儿子,也是十几岁就到清真寺念经,念了十几年经。我问他,不念经了?他说,寺里放假,闲着没事就“跑跑车”,嘿嘿。
看着他尴尬的表情,我内心一声叹息。
感悟信仰
关注正义
虔诚举意
真实表达
宗旨
我们杂志
微信平台:womenzazhi2010
投稿邮箱:womenzazhi2010@163.com
编辑微信:hrn03022
支持《我们》纸刊印刷